2019年11月9日「東南亞與南亞文化思潮講座:文學與書寫視野」,由本會郭佩宜董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持,邀請泰語導遊、口譯及書籍譯者梁震牧分享透過翻譯工作所看見的另一種泰國想像,也請到作家、繪本創作者馬尼尼為分享「馬來民間故事、鬼與詩歌」與她自己的創作經歷。
馬尼尼為提到,民間故事、鬼故事與詩歌,都具備口說與集體記憶的性質。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她的創作是如何與這些文化素材結合。由於年輕時就到臺灣求學,她也談到了二十年來,臺灣社會對馬來西亞與東南亞議題的觀點,開始逐漸改變。她認為這種改變某程度上是正向的,她自己曾經因為是一名外籍僑生,而在臺灣的求學過程中,遭遇到歧視。現在在新南向政策的影響下,逐漸有關於東南亞的文化性活動。在分享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之後,馬尼尼為也分享了馬來民間文化中的常見鬼怪與他們的種類。
梁震牧則以「另一種泰國想像:翻譯作為方法」為題,透過學術與觀光視角下截然不同的泰國,分析臺灣社會對於泰國許多的刻板印象。他舉例,提到泰國,躍上臺灣人腦中的,時常是大象、人妖、泰拳、四面佛等。臺灣民眾到泰國參加的團體觀光行程,絕大多數也都是只赴特定的選定景點,只會接觸到特定的「被介紹的」傳統文化。
他從介紹近年漸漸為臺灣民眾熟知的泰國信仰以及廣受歡迎的趣味廣告開始,結合他的翻譯經驗,指出泰國在經濟、文學、學術研究上,都有很多成就與特殊性,絕對不僅止於臺灣民眾熟知的刻板印象。最後,他介紹了數位不同觀點的泰國寫作者的作品,說明泰國當代文化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他也期許自己能持續與泰國有關的書寫工作,發掘更多不同的文化面向,介紹給臺灣社會。